从粗布衣到“的确良”
从蓝、灰、黑到如今的多元色
从中山装、西装到喇叭裤、健美裤
以及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时尚服装
改革开放40年的服装变化
就是一部写在不同年代的
江山人身上的服装发展史
今天
小编就带你一起来看看
江山人40年来衣着上的变化
70年代
1
蓝黑灰是主调
@市民周先生(65岁),80年代供职于供销社:
记得参加工作时穿的衣服,大多是灰蓝白三色,四个兜的中山服、军干服。热天穿一件短袖白衬衫,算是很“酷”的了。
改革开放初期,物质还比较贫乏,穿衣需要按人头供应布票。
图片由沈天法提供
穿的颜色不外乎:蓝黑灰。拥有一套草绿色的军装在当时是很时髦的行头。
70年代末“的确良”出现,那个时代拥有一件“的确良”是洋气的象征。它是一种化纤织物,挺刮、爽滑。其实穿上的感觉并不凉爽,但是有不皱、不缩水、干得快等特点。
沈天法/摄
江山有这样一句俗语:“没粮票吃私粮,没布票穿的确良。”但那时大家也买不起几件“的确良”衬衫,只能购买“的确良”做的假领子。
当时,各种颜色的“的确良”布料面市,以碎花衬衫最流行,给沉闷的生色调带来了更多光彩。
80年代
2
色彩
80年代初,“的确良”依旧引领服装潮流,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渐渐没落,可以说“的确良”是短缺时尚中的特殊记忆。
蔡怡/摄
三十二都的边际贸易。(蔡怡/摄)
江山县青年摄影协会成立大会合影。沈天法/摄
都说,服装是文化的风向标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一些国外的服饰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形成了一种社会潮流。
@周先生:
80年代,最时髦的男青年一定是这样的装扮:头顶爆炸头,架着蛤蟆镜,松垮的蝙蝠衫或花衬衫解开几个扣子,牛仔喇叭裤拖着地,尖头皮鞋嗒嗒作响,如果能再提着一个收音机,那回头率绝对暴涨。但因为其过于标新立异,在当时被作为是“不良青年”的专利,连警察都要多“看”他们两眼。
图片由沈天法提供
江山人民迅速赶上时代的潮流,喇叭裤,牛仔裤、西装、运动服、羊毛衫等纷纷流行了起来。
照片由丽华照相馆提供
1984年,普通人的服装还是的确良、中山装、工装服为主。
江山县文学艺术工作者合影。沈天法/摄
也是84年,电影《街上流行红裙子》大受追捧,带火了红裙子,色彩鲜艳的服装开始渐渐流行。
84年女排在洛杉矶夺冠,国内以至于江山掀起运动服热,直到今天运动服还是中小学生的标配。
随后,像 “港裤”、“燕尾服”等各种新潮的服装相继涌现,现在人人都穿过的牛仔裤也风靡于80年代。
男士开始流行西装,而且以肥胖为主,且搭配随意,里面不仅穿着毛衣,而且喜欢带着商标穿。
1992年,铜管乐队的小伙伴引领了江山婚丧嫁娶乐队的潮流。(沈天法/摄)
90年代
3
多元
1991年音江山音舞协会合影。(沈天法供图)
@市民余女士(39岁):
上世纪90年代初,我记得有个女同事穿健美裤,起初人们还觉新奇,有人还认为是“妖精”,可是很快也就习惯了,并迅速普及。牛仔裤、袜裤、裙裤、长裤、短裤,使人眼花缭乱。
90年代改革开放更加深入,江山人也“洋”起来了,各类服装琳琅满目。
小商品市场进货商身穿文化衫、短牛仔。(沈天法/摄)
1991年,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的超短裙、超短裤,在九十年代也逐渐为江山人所接受。1992年文化衫开始流行。
蔡怡/摄
与以前各个时期相比,江山人民在穿着打扮上也越来越时尚,夹克衫、背带裙、花裙子等开始流行起来。
1992年时装模特大赛 ( 沈天法/摄)
1992年模特大赛赛前培训(沈天法/摄)
1992年江山举办牡丹小姐比赛。(沈天法/摄)
这些比赛的服装虽然在生活中有点前卫,但足以证明江山人在那个年代思想更为开放。
1996年江山市文学协会合影。(沈天法/摄)
后来,连体裤、哈伦裤、健美裤、文化衫、中性套装、露脐装
世家的珠宝艺术精髓在于定格时间的轨迹,将如昙花乍现般短暂的美丽化为永恒... <详情>
欧阳娜娜成为首位PEACEBIRD的品牌发声人,旨在和品牌站在一起,传递太平鸟的青年态度... <详情>
古驰欣然宣布,由创作总监亚力山卓∙米开理(Alessandro Michele)创作的《无边序曲》... <详情>